您的位置:首页>企业 >

天天观焦点:《风花雪月》音乐剧观赏体验

2023-06-25 12:59:27    来源:凤凰网

音乐剧剧照

2014年,文艺老兵阎肃同志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提出了军人的“风花雪月”,这既是他军旅生涯艺术人生的高度概括,也为所有的文艺工作者醒示了一种不同凡响的人生座标,意义隽永。

“风花雪月”原泛指四时的景色,亦用以指浮泛的诗文题材,旧时还指男女情爱。阎肃先生匠心独运,将这一词语植入了崭新的意涵与形象,体现了先生作为军旅艺术家的信念与追求。


(资料图)

今春四月,甘肃省歌剧院隆重推出音乐剧《风花雪月》,在兰州黄河剧院连续公演5场,受到广大观众青睐。该剧巧妙借用“风花雪月”意象结构全剧,将阎肃先生的军旅生涯和创作历程搬上艺术舞台。形成一种独到、隽永的戏剧艺术境地。纵观全剧,启承转合,章法井然,序章和尾声中间加四个篇章:“铁马秋风向长空”、“战地黄花迎春到”、“楼船夜雪军旅情”和“边关冷月望长城”,使这一剧目盈溢着先生军旅生涯的诗情画意,将其征程的故事情节步步推进,亦将全剧主题层层升华,成为阎肃这位部队老兵新颖的“人物传奇”音乐剧。

当今甘肃戏剧院团十分注重创作新剧目的“选材”与“立意”,省歌剧院更是在不断的创排实践中升华自己守正创新的历史担当,还注重培养引导自己的歌剧观众,正所谓“抓选题、抓立意、抓观众”,这的确是好现象。而圈内有些人也依据《风花雪月》音乐剧的选材、立意与演出趋势,预测该剧将来很有可能获得全国“五个一工程”大奖,这种推想亦在情理之中。

而作为兰州的普通观众来讲,观赏《风花雪月》正是为了进一步了解阎肃先生的艺术生涯,了解先生人生经历中鲜为人知的故事,从而体认音乐剧现实的魅力,获得心灵上的共鸣与力量。

从解放前夕19岁的阎志扬(即阎肃)积极参加革命斗争,后又参军、入党,1960年在空军某基地创作出歌曲《我爱祖国的蓝天》,一直演叙到“要我当兵”如何转化为“我要当兵”、新时代的“强军”主题以及他80岁生日的故事,让我们深深沉浸在阎肃先生的创作才华与人格魅力之中。在我看来,剧中阎肃在渣滓洞监狱遗址中的这场戏很能让人震惊、感动。1962年阎肃开始创作大型歌剧《江姐》,为了深刻体会革命烈士的处境、信仰与意志,他索性去渣滓洞监狱遗址中体验生活,身负镣铐,住在牢房,七天七夜,连天天为他送饭的同志也不理解,“这搞的什么艺术啊?”在这特定的环境中,阎肃真实地与革命烈士灵魂相遇,情思相伴,意志交融,获得精神、情操上的深刻体验。正是这样抱持着高尚而虔诚的创作心态,终使他在34岁时完成了红色经典歌剧《江姐》。就是牢房这样一段戏,一个场景,凸现出阎肃老兵的真诚与伟大,当然应该是今天“如何真正深入生活”的文艺创作者们永远学习的榜样。

戏剧故事构结了音乐施展魅力的基础,进而还原了《风花雪月》主人公的情态和精神境界。在“楼船夜雪”章节中出现了一场基层部队的文艺座谈会,别开生面,情趣盎然,集中体现了该剧导演周文军对当代“音乐剧”的理解与把控,引导着观众既认知剧中主人公又了解“何为音乐剧”的审美体验。一般来讲,开会场面是难以在舞台表演上“入戏”的,但导演在这段戏中充分运用了音乐剧戏剧、音乐和舞蹈三大要素,把戏排得很活,轻松自然活泼有趣;写前来开会、正在座谈会上的男女军人的内心活动十分丰富,舞蹈和歌唱贯穿其中,众人的“板凳歌舞”和谐有序,把本需静止、严肃情景状态的“开会”场面演绎得诙谐生动,先生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与士兵们的多种疑问、敬畏老师之常情展现得十分真实。

尽管“音乐剧”亦是“舶来品”,在导演和演员的共同创作下,观众还是可以看到“音乐剧”与主要以声乐表观戏剧故事的“正宗”歌剧是有区别的,它以叙事为主,结合优美通俗的歌唱音乐和多样化的舞蹈形体动作,同时融合布景、灯光、字幕等舞台艺术的辅助,从而形成整体的舞台效果。在我们认定的当代“音乐剧”中,戏剧、音乐、舞蹈三者不是相互割开的“并排体”,而应当是天然有机的“融合体”,戏剧故事的矛盾冲突同样是“音乐剧”形成的基础。剧中,所有这些让观众动心与思考的审美场景,无疑与阎肃的“风花雪月”、时代风尚及当今观众的欣赏心理紧密相扣。这是该剧最大的成功。

我认为,甘肃省歌剧院演叙阎肃先生的“风花雪月”,就是讴歌先生军人的精神气质,而阎肃的精神品格说到底就是要“接地气”“扬正气”“强我军”,同样也“强我民”。该音乐剧在演出中,大致贯穿了先生的27首音乐作品,在全剧的音乐创作中将美声、民族、摇滚、童谣、说唱、流行等唱腔形式有机融合,使得全剧的思想旨意与音乐美感融通一体相得益彰,这十分可喜。

诚然,作为国家艺术基金2022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,观众期望《风花雪月》能在舞台整体呈现的多个细节方面进一步打磨,不断升华,成为当代中国音乐剧的经典。

□严森林 文/图

(兰州日报)

关键词:

相关阅读